老胡的智囊团

李文博
2021-06-01

“5月是西瓜的成熟关键期,忙着给瓜农示范西瓜授粉标记采收技术,根据不同西瓜品种,采用特殊记号进行标记,自标记后35-45天适时采收,既可以确保所采的西瓜达到商品果要求,也可以保障西瓜的品质。”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农艺师李伟明介绍。

记者跟随李伟明一起来到了浦口示范基地,查看西瓜长势,见到了当地“瓜王”胡守兴,资格老,经验丰富,又是百亩的种瓜大户,大家都尊称他老胡。

憨厚、不善言辞,是年近六十的老胡给人的第一感觉。但一提到西甜瓜的种植技术,他话匣子就开了,“西甜瓜种植,品种很关键,2018年我种的品种是西周蜜,卖的好的很,在南京当地市场能卖到3块钱一斤,而邻县的瓜农当时在种黄金瓜,才卖5毛一斤,一亩地也就能卖个两千块钱,我一亩卖到了一万两千块。”老胡骄傲地说。

30多年的种瓜经验,让老胡更相信知识、专业技术的力量。早在十几年前,由南京市农业农村局、浦口区农业农村局的引荐下,就与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们结缘,老胡跟这些“大佬们”互动愉快,便相互留了联系方式,想着能有机会合作。

虽然日常也有联系,但深入合作却是在十年之后。2017年江苏省西甜瓜产业体系的建立,将全省西甜瓜研究的顶尖专家汇集,羊杏平、包卫红等科研院校的智囊团坐阵,专门针对西甜瓜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杂症进行科学诊断,并将富民科研成果示范推广。

整个体系专家团队人员有八九十人,老胡得知这个消息激动了一晚,凭借“老相识”的身份,更凭借这个“老把式”在当地瓜农心中的影响力,胡守兴家庭农场顺利申请到体系基地的名额,“成为产业体系的示范基地,我就拥有了一个强大智囊团,这靠山厉害吧!”

“一些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产品、新装备,都能率先在我的田块开展示范推广,而且体系内的众多专家经常到田头指导我的生产工作,遇到任何问题也可以随时向他们求助,是多少农民期盼的。”新身份让老胡与智囊团的互动更加顺理成章。

老胡的瓜棚,也成了周边瓜农的聚集地,大家常在一起探讨“种瓜经”,“老胡,最近在忙啥,又种啥新品种没?”这是老胡耳熟能详的开场白。工业防尘用的喷雾,雾状细腻,通过智囊团助阵,被老胡改良用来喷施化肥农药,没过两天,距离他四五百米远的陈正华家也已经装上了。

“老胡这里是我们的核心试验场所之一,”作为体系在浦口区的基地主任李伟明说,“比如现在推广的西瓜授粉标记采收技术,可以有效保障西瓜的成熟度,大大降低了次果的概率,我们也想通过老胡的引领作用,推广到更多瓜农的大棚里。”

不仅线下教学,线上指导无时不在。手机里的“农技耘”APP,老胡经常打开,甭管粮食、瓜果还是蔬菜,都有专家在线坐诊,“有啥疑难杂症可以随时请教。”

从最初要靠两个人种一亩瓜田,到后来一人可以种一亩,再到现一家四口种100亩,有了智囊团,老胡种瓜的底气越来越足。

农民日报·中国农网记者 李文博


分享